爱情是令人神往的,它是人类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们总是既享受由爱情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也在默默忍受为此所做出的牺牲。只有双方的心里互相有对方,不论是分隔多年未见,还是仅仅一起相处了十几天的时间股票可以加杠杆吗,我们都能够窥探到爱情的神秘力量。在我们许多已经逝去的革命前辈一生中,自然也有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抛去他们为革命奋斗的生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谁不是青年才俊呢?他们既有时代所赋予的奋斗和解救百姓的革命人生,也有追求爱情的美好人生。今天我们所讲述的就是革命先烈王尔琢的爱情人生,作为革命前辈,我们都熟知王尔琢曾经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他是周总理手下的得力干将,革命前途本来一片光明,可是竟然年纪轻轻就因叛徒出卖导致牺牲。而我们今天从他曾经拥有的动人爱情出发,探寻一个不一样的他。说到这里,还需要提及他的妻子郑凤翠,正如之前所说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付出和欢喜,正是由于王尔琢的爱意让郑凤翠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心爱的丈夫,宁愿为其守寡整整二十七年。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结识的呢?而在郑翠霞的眼里看来,丈夫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一封动人家书
革命先烈王尔琢在一九二四年左右,就已经许下了凌云壮志,开始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生。在加入黄埔军校的途中结识了周总理、领袖等人。他们对王尔琢的志向和才华都惊叹不已,王尔琢也逐渐成为了周总理手下的精兵强将。王尔琢在加入到黄埔军校之后,也开始了长足的进步和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展开剩余92%这一时期其实就是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也就是站队问题。此时国共是开展合作的,所以蒋介石极力拉拢这些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加入到他的利益团体之中,这王尔琢自然是蒋介石极力推荐的一个。
可是王尔琢从老家出发的那一天起,就许下了站在穷苦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革命道路,而蒋介石代表的却是违背穷苦百姓意愿的群体,所以即便蒋介石三番五次来说服他,但是都被王尔琢委婉拒绝。
很快在一九二七年就发生了大变革,蒋介石在这一年中背叛了大革命,开始彻底和我党划清界限。而王尔琢虽然知道我党面临重大损失,而且处于危难时刻,但是他还是确信只有我党才能够带着穷苦百姓走上幸福之路,所以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反而是真正开始了革命之旅。
在这一年是我党最为艰难的一年,对于王尔琢来说也同样如此。除了革命斗争形势严峻之外,他还惦记着远在湖南老家的妻子,并且为妻子感到有些不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一方面是自己和妻子郑凤翠结婚不久后因自己的事业就离开了家乡,留下了已经怀孕的妻子。而这么多年因为工作忙碌,从未回家看望过妻子。而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照顾妻子,便在二七年的二月在武汉租了房子,并且写信让妻子带着孩子来这里团圆。
本来他以为能够顺利和妻子团聚,但是事情却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发生了变化。此时的蒋介石已经不想再隐藏自己的狐狸尾巴,准备背叛大革命。在这之前蒋介石又邀请了王尔琢几次加入到他的阵营中,但是均被拒绝。被拒绝后的蒋介石恼羞成怒,准备将王尔琢杀掉。
提前得知此消息的王尔琢只能够暂时离开武汉,躲避蒋介石的追杀。王尔琢于是立刻脱离队伍南下前往上海投奔周总理。但是不久之后,蒋介石就在上海搞起了“四一二事变”。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够回到武汉,但是没想到回到武汉的日子也不太平,于是最终他们前往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王尔琢在这一系列事情发生之前,以为目前的形势是稳定的。所以便想着将妻子从湖南老家接到武汉生活。
可是妻子在接到信并且辗转来到武汉后,王尔琢正在经历这样的巨变,从而没有和自己的妻子团聚。等到他再次回到武汉的时候,发现妻子已经回到了老家。并且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妻子郑凤翠的信。
妻子郑凤翠在信中是这样写的,她在二月二号左右的时间收到了丈夫的来信。收到来信之后非常开心。于是便决定带着女儿去武汉投奔,几经周折后来到武汉并且在武汉连住三个月。结果没有看到他的踪影,于是她们母女俩无奈只能回家。重点是在信的末尾,郑凤翠向丈夫提到,以后没有确定消息的话,不要让她带着女儿出来,出来一趟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
其实我们都能够理解郑凤翠的心情,在她怀孕后丈夫就离开了老家,开始追寻自己的事业。而此时女儿已经年满两岁,但是丈夫却从来没有回过家看望她们。如今好不容易有相聚的机会,结果最终打了水漂。
心里对丈夫王尔琢的怨气我们是能够察觉到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虽然知道要支持丈夫的事业,但是她自然也有需要被照顾和体谅的一面。
王尔琢是在回到武汉后,在自己本来打算给母女二人租住的院子里发现这封信的。显然她们并没有钥匙能够进入,郑凤翠只好在外另寻房子并且在回老家之前把这封信写好塞到了院子之中。
王尔琢看到妻子的这封信之后,心里莫名的有些悲伤和辛酸。他知道妻子一人撑起了他们整个王家,既要照顾好自己年老体弱的父母,又要照顾好自己刚刚两岁的孩子。只可惜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王尔琢能够看出妻子对他的怨气以及这么多年不回家的不理解。王尔琢要做的事情其实不是郑凤翠能够理解的,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为穷苦百姓着想的,是在外面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王尔琢不忍就这样冷落自己的妻子,所以便给家里也回了一封信。
这封信看似是写给他的父母的家信,其实也是他写给自己的立志书。信里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他对此次郑凤翠母女来武汉但并未见面感到遗憾,他表示对不住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表达了自己何尝不知道家的美好。他无数个日夜也在想自己想要回家和父母妻女团聚,可是烈士们的鲜血让他无法抛去这个重担。
他说国家现在正处在危难时刻,无数人为了自己的,他人的幸福持续努力,有些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的性命,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但是穷苦百姓的生活依旧受到压迫和剥削,他要改变这种情况后才能够回家。在信的最后,他立下革命不成功便不回家的誓言。此外还提到让父母不要为难郑凤翠,见到郑凤翠就是见到了他们的儿子。
其实不用王尔琢去刻意强调,郑凤翠和自己的公公婆婆之间相处得非常好,因为从一开始公公婆婆就对他们之间的婚姻非常认同。而在结婚之后,郑凤翠就开始每日不辞辛劳照顾他们一家人。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开始变成了什么重活累活都抢着做的女人。随着公公婆婆年龄在不断变大,而且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王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郑凤翠操办的。
所以说王尔琢的书信看起来非常多余,但是他不回家太久了,而妻子的每次来信从来不讲家里在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以王尔琢对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知,妻子郑凤翠看到这封信之后,她从中读出了丈夫对她的不舍和担忧,她也知道丈夫担心父母的身体。所以在这之后更加仔细照顾公公婆婆的身体。同时他们的女儿也在茁壮成长。
王尔琢在这封书信之后,似乎也下定了决心。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小家是重要的,但是千千万万个家是更加重要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理想和信仰。所以在这之后他就收拾行装跟随朱老总踏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随后一路披荆斩棘在井冈山和我党领袖汇合。可以说王尔琢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奠基者。随后王尔琢就生活在战火之中,每次浴血奋战、冲锋陷阵他始终都冲锋在队伍的最前面。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后,作战勇猛和满腹经纶的王尔琢已经担任起红军二十八团的团长,在七月份的时候,红军要进攻郴州,而王尔琢所带领的二十八团也是作为主力团成为先锋。而且此时王尔琢手下的营长袁崇全却萌发了叛逃的意图。因为他早已经见识到了敌人的数量和武器优势,认为红军怎么都不可能打赢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敌人。
而袁崇全认为自己一人去投靠敌人,一定不会得到敌人的重用。所以便对战士们采取了威胁、哄骗等方式使得一个步兵连和迫击炮连跟着他反叛。王尔琢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不希望自己的战士就这样被叛徒哄骗,所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开始骑着马去追袁崇全等人。
王尔琢带着战士们很快就追上了袁崇全和被哄骗的战士,就在这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刻,王尔琢认为袁崇全手下的战士都是被哄骗的,所以没有必要发生流血事件。所以就表示愿意和袁崇全谈一谈,保证手下战士的安全。其实王尔琢此时带着的人马是有绝对优势拿下袁崇全的,但是他心想都是革命战士和兄弟,一定要给袁崇全一个机会,所以他决定用谈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而狡猾的袁崇全自知不能敌,所以便同意了王尔琢的请求。于是在树林间,王尔琢就从树后走了出来,准备和袁崇全对话。但是没想到刚刚靠近袁崇全所在的位置,一发冰冷的子弹发射了出来,直接击中了王尔琢。
王尔琢在中弹之后随即倒下。而那群被哄骗了的战士瞬间醒悟了过来,意识到了袁崇全丑恶的嘴脸,他们决定迷途知返,将袁崇全绑了起来等候发落。
可是战士们却发现他们的团长王尔琢再也醒不过来了,他竟然牺牲在了叛徒袁崇全的枪下。而这一年王尔琢才刚刚年满二十五岁。在我党领袖收到王尔琢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并且亲自写下了挽联以此纪念这个年轻的烈士。王尔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却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且牺牲在了追寻梦想的道路之上。
可是年仅二十五岁的王尔琢牺牲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湖南老家,妻子郑凤翠和王尔琢的父母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伤心和痛苦始终萦绕着这个家庭,久久都无法散去。尤其是妻子郑凤翠,她没想到三年前和丈夫的那场分别竟然就是永别。她始终无法接受丈夫牺牲的消息。可是面对铁一样的事实,她又不能够不承认。望着丈夫最后一封写给家里人的信,郑凤翠又想到了她当时和丈夫结婚的场景。
门当户对千里送别
郑凤翠出生在一九零二年的湖南,而王尔琢要比郑凤翠出生晚一年的时间。郑凤翠家里算是当地的富裕人家,要比王尔琢家里富裕很多,其实那现在的标准来看,郑凤翠家在当时属于地主家庭。所以她在一出生之后,就不愁吃穿,甚至还能够被送到私塾中读了几年书。
当时村子里的人仍然保持着许多陋习和旧有观念。比如说他们始终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支持女子读书识字的人家是非常少的,但是郑家人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女儿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所以她便有机会读书,能够读书识字。后来在两三年之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了。
郑凤翠虽然待在家里,但是根本不用她这个大小姐去干活。家里的仆人以及家人会帮助她打理好这一切。而王尔琢却不一样,王尔琢在出生的时候,家里是相对有钱的,尤其是他们家积攒了十五亩地。虽然没有郑凤翠家里宽裕,但是两家人也算是门当户对,经济条件相差不大。
所以在二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就专门为其定下了娃娃亲。虽然这是一门陋习,但是用在二人的身上却没有酿造出悲剧。郑家要比王家的家庭条件好很多,但是为什么郑家人就偏偏看上王家的王尔琢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除了大致的门当户对之外,他们看中了王尔琢的聪明伶俐。
王尔琢从小就表现出和其他小孩子不一样的潜质,聪明伶俐是郑家人对其小时候的评价。而且在随后的成长中,王尔琢也不不负众人的期待每次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私塾、高级小学、附中等学校毕业,而按照王尔琢当时的学历来看,他就是古时候的秀才出身。
随着王尔琢的优异很多人都想出手拿下这个乘龙快婿,所以郑家人在王尔琢即将毕业之际,就打算把他们的女儿郑凤翠嫁过去。而王家人自然也感受到郑家人的着急,于是就准备将郑凤翠娶进家门。其实郑凤翠在嫁过来之前,二人是有见过面的,他们之间留下不错的印象,但是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对方。
王尔琢就在父母的要求下娶了郑凤翠。在结婚之后就生活在了一起,二人这才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对方。虽然看起来他们一起生活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但是据我郑凤翠最后回忆道,其实他们夫妻实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二十八天。不过这也是后话了,他们在结婚后还在相互了解的阶段。
王尔琢本以为郑凤翠是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富家小姐,但是正是这个富家小姐渐渐走到了他的心里,成为了他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人。按理说,郑凤翠出身要比王尔琢要好很多,所以在过门的时候王尔琢父母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礼节,许多向长辈的磕头就被免去了,他们不希望因为这些小事怠慢了新媳妇。
可是郑凤翠却知书达理,她知道既然嫁到了王家,以后就是王家的人。该有的礼节都是需要的,所以在结婚那天,郑凤翠对该行礼的人都用了最高的礼仪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王家父母自然感到欣慰,并且喜欢上了这个落落大方的儿媳妇。结婚第二天,郑凤翠就换上了普通衣服,跟着婆婆学着做事。
虽然郑凤翠在之前什么脏活累活都没有做过,但是她却愿意跟着婆婆学习,很快就从富家小姐变成了样样精通的家庭妇女。而王尔琢自然也能够感受到妻子的关爱,所以也经常会在各方面关心妻子。二人相敬如宾,夫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是很快王尔琢就有了心的愿望,他希望能够从军拯救穷苦百姓于水火之间,虽然郑凤翠不能够完全理解丈夫,但是她却无条件支持丈夫。而支持丈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夫妻二人要分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王尔琢准备报考黄埔军校,所以需要和自己的妻子分别。但是当时的那个年代,动荡和战争是主旋律。没有人知道这一分别他们什么时候再见。但是王尔琢始终不能够放弃这个愿望。郑凤翠早就知道丈夫的脾气,所以她也没有阻拦。王尔琢就这样打算报考。
在临行前,郑凤翠就表示要去送一送丈夫。王尔琢自然也没有说什么,就带着自己的行李和郑凤翠上了路。在出了村子之后,王尔琢告诉妻子赶紧回家吧!以及保重的一些话。他不想让郑凤翠伤心,所以一直都是强忍着泪水。在二人告别之后,王尔琢就独自一人上了路。
但是在走了不久之后,发现妻子郑凤翠仍旧远远在后面跟着,于是王尔琢停下来等妻子,妻子尴尬笑了笑,表示要不再送一段吧!结果就这样郑凤霞一直将其送到了一百二十里外的县城。直到这个时候,他们二人才分别,就在分别之际,郑凤霞实在没忍住,将怀孕的消息告诉了丈夫,丈夫先是一惊,随后埋怨妻子为什么没有早点告诉他。但是郑凤霞却表示,她实在不想让他分心!随后头也不回就走上了回家的道路。王尔琢深深叹了一口气,也踏上了报考黄埔军校的道路。
在这次送行中他们可能感受到更多的是无奈,但是相信在这次送行之后他们夫妻二人的内心靠的就更近了。后来王尔琢的报考之路非常顺利,而且结识了周总理等人,他正在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而的郑凤翠逐渐担任起家里的重担,照顾父母,照顾自己刚出生的女儿。
他们整整三年的时间没见,而且那次武汉之行最终也无奈错过。令郑凤翠没想到的是再次收到丈夫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天人相隔。郑凤翠在丈夫去世之后,几乎很少在人前提及自己的丈夫,她下定决心要替王尔琢守护好这个家。可是事情总是不如人愿,她的公公婆婆在几年之后也相继离世。
郑凤翠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她有一段时间会陷入到悲伤之中,想一想自己的命运为何会如此凄惨。但是经历这么多事情之后,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打败她。在将女儿抚养长大之后,郑凤翠为了生活便选择了改嫁。改嫁的前一晚她将王尔琢的遗像摆在自己的面前,她表示始终对不起丈夫,希望丈夫能够原谅自己。
而在郑凤翠逝世之后,唯一的遗物就是铁盒子里的六十颗杏仁,这些杏仁从得知丈夫逝世的那一年起,她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每年都会往里面放一颗。她将对丈夫的思念整整持续了六十年的时间,直到最后的病逝。
图文无感可观看视频:
1988年湖南一老奶奶去世,遗物是60颗杏仁股票可以加杠杆吗,悲情爱恋跨越一甲子
发布于:天津市